酒后恶心呕吐,熬点枳椇子粥喝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喜欢喝酒,尤其每逢佳节的时候,更要推杯交盏、觥筹交错才显得有节日氛围。亲朋好友要相聚,同学聚会更难免,为了避免大量饮酒伤身,一方面要告诫大家把握好“度”,另一方面也给大家传播一下解酒的一些小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喜欢喝酒的民族,当然也会在解酒方面有更多的研究。众所周知,中药里面就有一些解酒效果很好的成员,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葛花和葛根。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味中药,在解酒效果上要优于前面提到2味药,是有“千杯不倒”之称的一种小果子,中药名为“枳椇子”。

说“枳椇子”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能对号入座,但如果说它还有“拐枣”“鸡爪梨”“金钩梨”“木蜜”这些别名,相信很多南方的朋友会激动地说出:“我吃过!”是的,这种小果子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很常见,它的果梗是许多小孩子童年里的零食。有南方朋友告诉我,他们小的时候经常把还没熟透的枳椇子摘下来,扔进土灶里烧过后再吃,别有一番味道。而经霜以后的枳椇子,则多了几分甘甜。

枳椇子为鼠李科拐枣属植物枳椇和北枳椇的种子,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解酒良药,民间就有“千杯不倒枳椇子”的说法。李时珍称其为“解酒毒,辟虫积之药也”,《本草从新》中记载其:“止渴除烦,润五脏,解酒毒。”后世医家发现,葛根和葛花解酒时偏于发散,对于气血虚弱而发热的人,效果不如枳椇子好。朱丹溪就曾记载一则医案如下:一男子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加葛根于补气血药中。一贴微汗,反倦怠,热如故。知气血虚,不宜葛根之散也,必得枳椇方可。觅而加入,即愈。

现代关于枳椇子解酒的研究也很多,一般认为,枳椇子中所含的成分如葡萄糖、果糖、硝酸钾、过氧化物酶等,能清除饮酒后人体内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碍过氧化脂质的形成,进而能够明显地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起到解酒的作用。当然,最好的防醉酒方法是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对于饮酒后感觉烦渴、心胸憋闷、恶心呕吐者,可以在适量水(约毫升)中放入20克枳椇子,煎煮半小时后取汁约毫升饮用。也可以在做粥时,将枳椇子和大米按照1:10的比例,加入适量水做成稀粥给醉酒者食用。但枳椇子属于性味偏凉之品,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使用。

枳椇子,这种物美价廉的解酒药,您知道吗?

(作者豆蔻,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豆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qumeijun.com/qbby/43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