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又到了我们一周一会的树洞时间。今天来信的小孩,拉黑了妈妈。在信的开头,她就给我打了预防针:“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我已无力照顾阅读者的感受了,请勿道德审判,感谢!”她是一个即将大三的学生,两年前父亲的离世,“切断了她跟母亲之间的唯一纽带”,她越来越受不了妈妈。她觉得妈妈不聪明:城里长大,一直是温室里的花朵,跟爸爸在一起之后受尽宠爱,人际、经济、情绪等等都不必考虑。不聪明也就算了,脾气还不好,跟小孩子一样,不开心了就发泄,动不动就委屈,就哭。母女俩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吵了两次。第一次拌完嘴,妈妈对女儿采取的惩罚手段就是:好几天不理她,不给她做饭洗衣服。女生说,洗衣服这件事还好,因为有洗衣机,不做饭的话,自己确实会比较麻烦,会多花点时间和钱。但也无所谓,因为女生已经实习了,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负担自己接下来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绰绰有余。`第二次拌嘴,女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不理智,提醒妈妈“我不想和你吵,我现在和泼妇一样”。然后那天晚上女生回家,主动和妈妈打招呼:换新衣服了吗?妈妈不回。女生有点置气地问她:你为什么都不理我?妈妈板着脸孔瞪大双眼带着火气反讽到:我哪配理你嘛。女生觉得真烦,累了。索性删了所有妈妈能联系自己的方式。她现在不乐意再哄着惯着“没长大的妈妈”了。她说:我不是没有用她对我的温情打动自己,我有想过她的好,因为父亲的去世,她很依赖我,她也很爱我。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渴望一个母亲的拥抱了,我不喜欢和母亲亲近,我不喜欢我的母亲。我周围的人全部都认为,我应该爱自己的母亲,考虑到社会周遭会对我道德审判,我只能请媛媛姐帮我理理了。爱里有自私的成分乍一看,挺羡慕妈妈的。在家估计就是个小公主,婚后依旧是个小公主,如果子女承接过父亲对她的爱,宠着她,惯着她,她可以一辈子不长大。但很可惜:女儿不愿意这样做。妈妈估计到现在也没有认清这一点,在她的心里,这就是日常发个脾气,我的女儿总会来跟我道歉的。女儿为什么不惯着妈妈?这封来信挺坦诚的,甚至显得当事人有点冷漠。女生说,自己慕强。“在我心里,我的父亲大概率是比我母亲重要的。”她说,她不是很喜欢弱者/做事情费时费力的人,或者说在她心里,她认为妈妈应该是冷静聪慧的,成年人的样子,但妈妈从来不是。她说,妈妈有时候很傻,傻到女生得花时间,亲自一句话一句话跟她解释,让人很累。她害怕,成为妈妈那样的人。女生还说,她无法一辈子照顾妈妈的情绪。她马上要进入社会了,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后方。她没有可靠的温情来源,没有男朋友或者交往很深的朋友,她认为自己需要有舔舐伤口的地方。这些其实都是表象,慕强啊,害怕啊,舔舐伤口啊,都特抽象。你知道问题关键在哪里吗?特现实。你之所以敢这样“嫌弃”妈妈,是因为你赚钱了,不需要靠妈妈了。其他的事太远,但目前来看,自己出学费,生活费,自己顾自己,还是OK的。这是最大的底气。情绪化的妈妈在这个时候,成了“累赘”。最大的用处就是做饭。但如果我不想忍你的情绪了,那我也可以不要你做饭。妈妈是完全弱势的一方。人对人的爱当中,有自私的成分,有利益的成分。掌握经济优势的,强势的一方,更容易把“不爱”“不需要”说出口。你在妈妈面前示过弱吗我没办法告诉你怎么做。我可以跟你说,你去爱妈妈吧,她也不容易。但没用,决定权在你。不是旁人说你去爱,你宠宠她吧,你就能做到。你想听的多半是:你别管妈妈了,你顾好自己吧。然后给自己脱掉道德上的“枷锁”。但我没资格这么说。我并不了解你妈妈,也不能靠一封信看透你们的关系,更不能靠着轻飘飘一句话,决定她“不被管”。这对妈妈不公平。我唯一能给出的一点所谓建议是,你在妈妈面前示过弱吗?不是指你说的那种,“中午还和她发消息,撒娇说我肚子好饿噢”。是指:顶梁柱一般的父亲离世,家里没了支撑,你和妈妈都没了依赖,你怕不怕啊。小姑娘还上着大学,一边实习,一边兼顾学业,每月赚那么4k+,还自己租房,受没受过委屈啊。眼瞅着就大三了,很快就要毕业了,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实习,而是要直面社会,直面各色各样的人,找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担没担心过啊。这些弱,你在妈妈面前表现过吗。在她心里,你很厉害吗。或许妈妈没你想象的那么弱,她只是被保护得太好了,没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强起来。她或许只是,下意识地寻求,新的庇护。而你又给她一种错觉:我很强,你不用长大。一些想跟妈妈说的话最后想跟妈妈说一些心里话。正常的家庭责任交接是:孩子长大,父母变老。孩子有能力接棒,父母放心地老去。现在是什么情况?女儿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迫接棒,至少是在情感上“被迫接父亲的棒”。她也会很慌的。“大团圆”式的走向是:孩子现在不理解你,不惯着你。等到有一天女儿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强大了,像父亲一样,觉得惯着你也无妨了。你也就可以幸幸福福地,永远不长大了。电视剧一样美好的事。但关键是,现在还没大团圆,女儿大学都还没毕业啊。咱们在伴侣面前,可以是宝贝,是小孩。但在孩子面前,是大人,是妈妈,有大人的责任要担。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当我们去游乐场玩过山车的时候,我们不停地晃动保险杠,是希望它开吗?不是的。我们是在测试,在考验它是不是真的安全,是否真的能在游戏过程中保护我们。像不像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不停地发脾气,不断地做情绪测验,看看女儿会不会像丈夫一样,成为我的依赖。测试一次,可能会成功;但测试无数次,总会失败的啊。所谓家人,不是一方成为另一方的依赖,是我们成为彼此的依赖。不是一方反复地消耗另一方,是我们都很努力地成长为彼此的后盾。双方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最消耗不起“爱”的。祝好。晚安。我后来才知道,《隐秘的角落》里为什么有朱朝阳为什么有的人不如你,但是过得比你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