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的「三高一难」可谓深入人心——高发病率、高漏诊率、高死亡率,诊断困难[1,2],许多临床医生往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谈「菌」色变。而深部感染丝状真菌形态学检验更是让人头疼。
临床常见的深部丝状真菌感染包括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马尔尼菲篮状菌,以及镰刀菌和赛多孢[3]。
明辨「真凶」,避免漏诊
我们看看下面这组培养和镜检结果,你能辨别出是以下四种真菌的哪一种吗?
A曲霉菌。
B毛霉菌。
C马尔尼菲篮状菌。
D镰刀菌。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这是马尔尼菲篮状菌,是篮状菌属中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它在37℃和人体内呈现酵母样,而在体外26℃时呈现丝状真菌[4]。
(上下滑动查看)
马尔尼菲篮状菌易感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目前流行区域不断扩大,但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典型皮疹发生率常不到一半,因此很容易延误诊断。
那么临床上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在内的深部丝状真菌,有哪些帮助诊断的检测方法?
三管齐下,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深部丝状真菌感染需要综合运用多手段、多方法,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等进行真菌检验。
标本真菌镜检:毛霉菌镜检结果如下图。
标本真菌培养:赛多孢霉培养结果如下图。
血清学方法:例如赛多孢G试验阳性,GM试验阴性;而马尔尼菲篮状菌GM试验阳性。
不同的深部丝状真菌感染,镜检、培养、血清学的特征都各有不同,并且检测手段的发展程度也有所区别。
上述几种临床常见的深部丝状真菌感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高度怀疑?分别推荐做哪些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整个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年9月17日(周五)晚19:00~20:10,医院徐和平教授,将会为大家带来常见深部感染丝状真菌形态学检验经验分享,帮助临床医生掌握诊断要点,打破「三高一难」的困境!
立即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