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感染后病情较重。因此,必须提高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一、少流动、不聚集。减少流动和聚集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并且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现在也出现了气溶胶传播,这也意味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饮食起居往往有陪护协助完成,因此,老年人不仅要注意自身的防范,其陪护人员更需注意。
二、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日常面对面说话、打喷嚏、咳嗽都可造成飞沫传播。正确地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但对于有某些基础性疾病(如: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佩戴口罩可能会增加其呼吸的负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正确选择并佩戴口罩。
三、保持良好的卫生行为。1、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和咳嗽时正确遮挡。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或手肘部位遮掩口鼻。不可用手遮挡。另外,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减少感染的发生。
2、勤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螨虫和霉菌滋生。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均可有效减少空气传播的机会,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通风引起室内温度变化过大。
3、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皮肤、结膜等接触传播。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同时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可以减少接触传播。
四、积极接种疫苗。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不外出就不需要打疫苗,但很多不外出的老年人需要陪护人员照顾饮食起居,即使护理人员接种了疫苗,也只能对其本身产生保护作用,不能保证其不携带病毒,因此,即使不外出的老年人,无禁忌症时也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减少感染及罹患重症的概率。
五、建立并实践良好的生活习惯。1、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2、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充分认识自己,适度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抵抗力。
3、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减小,活动中心改变,加上感觉、运动、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表现为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退,容易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空虚感等。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积极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认同,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等发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六、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合并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因此,需遵从医生的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疫情期间,也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尽量由家属代取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