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真菌感染的诊断技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华东地区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工作,客观掌握真菌耐药状况和趋势,促进真菌病合理诊治,第二届华东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CIFIG)论坛暨第七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技术规范化培训班在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厦门拉开序幕。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协作组(ECIFIG)携手主办,由医院和医院承办。
医院检验科主任洪国粦教授主持开幕式,介绍了会议背景、与会嘉宾并致欢迎词。
医院副院长谢强作为东道主,对莅临现场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并介绍有“鹭岛”医院之一的医院,并致敬一线抗击新冠疫情的英雄,强调侵袭性真菌感染规范化的重要性,相信本次会议内容对侵袭性真菌病感染的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科学研究等有极大帮助,并预祝大会圆满召开。
医院章强强教授代表嘉宾致辞,章教授高度认可本次学术会议的意义,强调本次会议形式多样,包括丰富的讲座授课及实验技能实地操作,能够理论联系实操,提升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真菌实验室建设,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医院吴文娟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首先吴文娟教授由衷感谢医院对本次大会的支持,促进区域真菌病监测的交流合作。其次,吴文娟教授对本次授课的专家表示感谢,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前来传道受业解惑。最后,吴教授对参会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上半场会议由厦门大学一附院洪国粦教授和苏州大学二附院杜鸿教授担任主持人。
卢桂阳重症医学医生眼中的真菌感染
医院重症医学科卢桂阳医生分享了收治的两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病例,两例患者均为不良结局。从病例引出近来IFD感染率增加,特别是ICU存在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目前IFD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念珠菌是ICU较为常见的病原体,常表现为念珠菌血症。相较于念珠菌,由于曲霉菌侵袭性强,其更容易累及肺部。卢教授也强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宿主屏障破坏和病原菌定植感染,评价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对侵袭性真菌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侵袭性真菌的实验室主要诊断方法是G试验和GM试验。最后卢桂阳教授介绍了重症医学科对真菌病的诊疗过程,并提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些诊疗困境及希望达到的预期,如鉴定污染、定植、感染等,希望重症医学科和临床微生物室、药学部可以达到更密切的合作。
余跃天流感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医院余跃天教授首先介绍了流感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APA)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流感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高危因素,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患者病死率高,并提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