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新变种又双叒叕来了面对疫情,这件小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39.net/pf/a_m8vbbgh.html

对于不断反复的疫情,这段时间,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按倒葫芦起来瓢”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不知道哪个地区的疫情又会一夜之间突然严峻起来,更可怕的是,狡猾的病毒还会变异,而新型的变异毒株毒性和传染力更强,如果发生了混合毒株感染,抗疫工作的难度就更大了。

就在这几天,南非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中文名奥密克戎,瞬间冲上热搜。它有多可怕呢?南非90%的新增疫情是由它导致的,它被称为是“至今为止最凶猛”新冠病毒变种,比德尔塔的毒性更强,据说能够绕开部分免疫系统,甚至还可能削弱疫苗效果。

下面这张曲线图相信很多朋友都在各个群或朋友圈里看过了,这张图源自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简而言之,线越陡表示传染速度越快,可以看到,红色曲线代表的新病毒变异株Omicron导致感染的速度已经远超蓝色的德尔塔Delta和绿色的变异病毒Beta。

目前,南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激增,博茨瓦纳已有4人确诊感染新变异病毒,香港地区也通报了2例,世界再次敲响了抗疫警钟。疫情再起,对我们来说,“防控疫情”这根弦始终要紧绷。日常勤消毒、戴口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今天常爸打算和大家说一个耳熟能详,但却很容易被孩子忽视的事——洗手!

去年疫情刚起的时候,大家都很注意洗手这件事,也会不断提醒孩子。最近,我发现勤洗手这件事说得少了,孩子又恢复了原样,洗个手也是敷衍了事。

在家里的时候,我就反复叮嘱小小常“认真洗手”。

但碎碎念对他常常不管事,洗手的时候不是对着镜子做鬼脸,就是随随便便拿水冲一下完事。

我批评一句,人家还委屈巴巴:我洗干净了啊!你看,手多白!

是啊,细菌肉眼看不到,洗得干不干净也没什么直观的标准,你说可以我偏说不行,大人们你们能不能拿点实锤出来,有理不在身高,光凭语言教育也太苍白了!

于是我又把去年在脸书上刷到的一个小学老师做的小实验翻出来给孩子看。她只用了5片面包,就让班里的孩子从此全都乖乖地认真洗手了。别说孩子了,她这个实验把我都吓着了!!!以后洗手也不敢偷懒了!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该问了:“到底是什么面包,这么神奇?”常爸就不绕弯子了,马上给大家解开谜题。

面包很普通,“把戏”却很管用

大概因为太受欢迎,这个老师在脸书上的帖子已经被分享了6.3万次,获得多条评论。

在帖子中,老师写到:“我已经厌倦了一遍遍敦促孩子洗手。”

看来和常爸的初衷一样,这个老师之所以想做这么一个实验,就是因为流感高峰来临,想让孩子们重视洗手这件小事儿。

首先说一下,老师用的“神奇面包”其实一点儿都不神奇,就是最普通不过的白面包。这个实验也被称为“面包戏法”,英文为breadtrick。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实验材料:

同一天生产的同一包的白面包

密封袋

便签

记号笔

实验过程:

把面包编号,并在实验后装进袋子里。

①号面包,在笔记本电脑上擦拭过后,装进密封袋;

②号面包,直接从包装袋里取出,装进密封袋;

③号面包,让手脏脏的孩子都摸一遍,装进密封袋;

④号面包,让用肥皂洗过手的孩子摸一遍,装进密封袋;

⑤号面包,让用免洗洗手液洗过手的孩子摸一遍,装进密封袋。

然后,老师把装在密封袋里的面包挂在墙上,让孩子们记录面包每天的变化。

一开始面包们没什么差别,可3到4个星期后,面包们就变得形色各异、面目全非了。

担心大家看不清,常爸特意找了大图。

没有被污染过的面包,几个星期后依然没有长霉斑。

用肥皂水洗过手,碰过的面包也没有太大改变。

用免洗洗手液洗过手,碰触的面包上长了一块不小的霉斑。

被脏手碰过的面包,霉菌面积更大,看着相当瘆人。

而在电脑上擦过的面包,也是惨不忍睹。

看着这一张张大图,不知道你有什么感觉,反正常爸觉得相当反胃。

我给小小常看的时候,这家伙就说了三个字:“真恶心!”也许真是因为恶心到家了,小小常再也没有因为洗手的问题和我拌过嘴。

各位因为洗手的问题和娃较劲的父母们,也可以赶紧用起来。

其实,这个实验中除了解释“洗手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qumeijun.com/qbzz/122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