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非遗美食看这里!
鹿城区
温州鱼丸
温州鱼丸相传制作已有百年历史。在明清抗击倭寇,用鱼肉和粮食掺合在一起形成鱼饼,把鱼饼掰成小块放入水中烧开就形成了鱼丸。
温州鱼饼
温州鱼饼是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味道鲜美,既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它均以东海的米鱼(当地人称鮸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藤桥熏鸡
藤桥牌熏鸡,温州传统名品,以农家本地三黄鸡(山地放养,食虫、蚁、五谷)为主要原料,辅以藤桥百年传统配方及工艺精制而成,低温冷干发酵,无污染,冷冻储存,营养价值非常突出。
龙湾区
岩衣胶冻
岩衣胶冻是老少咸宜的绿色风味小吃,因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滑而不腻的特点而誉满温州。岩衣胶冻与其他民间风味小吃一样,都曾经历漫长的历史沿革。胶冻初始采用名贵鱼(如黄鱼、鮸鱼等)的鱼鳔制成。
年,岩衣胶冻制作技艺列入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头虾虮
“梅头虾虮”即产于梅头(经开区海城街道)的虾虮腌制品。虾虮学名剑水蚤,俗名“虾虮”,也称“虾虮酱”,是沿海地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梅头虾虮传统加工技艺在年12月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瓯海区
永高鱼饼
永高鱼饼制作技艺,始于民国初年。由于温州东临大海,鱼类丰富,人们离不开鱼制食品,瓯海汪氏家族在传统鱼饼制作技艺基础上,经过多番研究,选择新鲜上好的鮸鱼、鳗鱼等,制作成味道鲜美的“永高”鱼饼。
年,永高鱼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泽雅乌豆酒
温州民间素有补品泡酒的做法,其中乌豆酒酿制特别,讲究原料的选择,酒是农家酿黄酒,乌豆为农家种的优质乌豆。对配料选择更有讲究,除了乌豆外还增加了桂圆、红枣、冰糖、芝麻等十来种配料。
年,泽雅乌豆酒酿制技艺被列为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姜汁膏
根据古代史、近代史、医药论著、民间偏方等史料记载,生姜经过九蒸九晒后会纠偏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食材或药材的功效。加工工艺复杂,有择、洗、晒、切、剁、蒸、磨、拌、搓等二十二道工序制作而成。
姜汁膏九蒸九晒制作被列为瓯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洞头区
洞头鱼生
鱼生,俗称“白大生”,它是五味和南北货号的五味之一,是“咸”字中的“看家”传统特色商品。
番薯粉
洞头的番薯除了作为主食外,还被加工成具有海岛特色的食品。洞头的番薯制品就地取材,“山”“海”搭配,巧妙加工,即成佳肴。番薯粉食品加工技艺在洞头已有-年历史,广泛流传于各个乡镇街道,加工种类繁多,受到本地及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番薯粉食品加工技艺简介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洞头海蜇
洞头洋的海蜇生产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全国闻名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海蜇市场。海蜇加工技艺在洞头已有-年历史,遍布洞头各个渔村、港口。海蜇加工需十几道工序,繁琐复杂,但加工完成后食用很方便,取出少许切成细条,清水洗净,即可上桌。
海蜇加工技艺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市
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当地人称“板糕”,是乐清白象“公记”“公久”两家南货糕饼店的特产,畅销全国大陆各地和港澳地区。白象香糕选用上乘纯糯米,台湾“太古白”白糖(今用精制棉白糖)配以五仁、上等黑芝麻、桔饼、饴糖、桂花、蜂蜜、微量加碘食盐等原料(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和各种防腐剂)用手工制作而成。
8年,列入第二批温州市级非遗名录。
沙岙粉干
乐清粉干以柳市沙岙为主。粉干的原料是大米,而大米以五斗为宜。
9年,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松糕、米塑
米塑,用米做成各种各样的物品,染上色彩,惟妙惟肖,有龙有凤,都是一些吉祥物品。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具有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其大小不一。
9年6月,列入第三批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瑞安市
莘塍五香干
莘塍五香干始创于清朝同治九年(公元年),又名“庚春园”五香干。莘塍五香干呈块状,半寸大小,酱红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而远近闻名,精装的莘塍五香干已在超市露脸。
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索面
索面是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又称“坠面”“素面”,俗称为“长寿面”,是瑞安方言“纱面”的谐音,说的是细可与棉纱相比的特点。索面又细又匀、颜色白净,性平和温补,口感柔韧,易消化,是浙南地方特产,历史悠久。
年12月,被列入第九批瑞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瑞安蜜沉沉酒
蜜沉沉酒是瑞安的特产,其酿制工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余年历史。因初饮之时,香甜适口,喝多之后,沉沉若醉,故得名为“蜜沉沉”。
年12月,被列入第九批瑞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嘉县
番薯枣
永嘉民间制作番薯枣的历史已很悠久,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冬天晴朗有风的日子是制作番薯枣的最佳时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一是宜选用松脆甘甜、多水分、少淀粉的品种。二是将红薯洗净人工去皮。三是用锅炉以最快的速度蒸熟以保全成色。四是切片后在通风的太阳下风干(现在往往用特制烤房,高温85°—95°烘烤12小时以保全成色)。五是将烘干后的番薯枣再重蒸,并将初蒸中采集的番薯糖加回去便可。
年,永嘉番薯枣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八批永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嘉乌牛早茶
永嘉乌牛早茶主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罗东等区域,是全国最早上市的特早名茶之一。形扁削显毫,色泽绿翠光润,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香气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8年,永嘉乌牛早茶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嘉麦饼
爬爬山岭,啃啃麦饼,山水冰冰……是永嘉人的口头禅。麦饼作为永嘉的特色风味小吃,名声远播。这是因为在于它的“三到位”:一是料到,选用优质的本地产麦粉使得麦饼口感细腻。在馅的选择上,有萝卜丝、梅菜干、咸菜、苦菜、鲜肉、炊虾等。二是技到,麦饼注重卖相,其外观是圆圆的,还要做到两面厚薄均匀,馅到饼边。三是火到,一般置柴火于锅灶洞两边用小火烤,确保火力大小适宜。
年,永嘉麦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成县
黄坦糖
黄坦糖是文成县当地的传统民间小吃,它其实是一种麦芽糖,因为制作贩卖这种糖的小贩以文成黄坦人为主,所以又叫“黄坦糖”。“黄坦糖”制作技艺在与文成毗邻的泰顺、丽水景宁、青田等地亦广为流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卖糖郎,也成了很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黄坦糖被列为文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川索面
手工索面制作从面粉到成品要历经24个小时,大大小小需要多道工序,分别为和面(选用上好的面粉)、切条(切成等宽长条)、揉大条、挽竹(把索面挂在竹条上)、沉槽、拉面、晾晒、收面、切面等多道工序。
龙川索面被列入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衣红粬
文成传统红酒,指的是利用优质糯米和红曲霉菌发酵而成的红曲酒。红曲酒是黄酒的一类,但其口感比黄酒更加新鲜淡雅,香气更加柔和。会酿制红曲酒的传承人遍布文成全境,其中又以黄坦、双桂两地更善于制粬,故而两地的红曲酒最为纯正。
乌衣红粬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阳县
五十丈粉干
五十丈粉干制作技艺是平阳县南雁镇五十丈村的一项传统技艺,可追溯的历史有多年。五十丈细粉干在温州叫平阳细粉干,在平阳叫南雁粉干,当地凡有宴席必有五十丈细粉干,是居家馈赠亲友的首选土特产。
年,五十丈粉干制作技艺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阳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并且流传较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平阳糖画被列为第十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钱承恩馄饨
馄饨是平阳民众喜爱的小吃,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代代传承至今,钱承恩馄饨是其中的佼佼者。主料有上等白面粉、鲜猪肉,辅料有鲜蔬菜、芝麻、白糖、味精,用山泉水,在小锅里一次一碗地煮,取名“单碗煮”。
9年,钱承恩馄饨制作技艺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县
传统米粉干
传统米粉干的制作是泰顺米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项,它在泰顺境域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唐末宋初,随着浙北闽东大族移民到今泰顺,许多具有地域性的生产方式及饮食风俗也在该地域扎下了根,其中米粉干的制作。
传统米粉干制作被列为泰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茶
泰顺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有着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凝聚了先人几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具有科学、自然、优质的特点,主要经过采茶青、杀青、揉捻、干燥处理等步骤,如此手工炒制出的茶叶色泽油润,滋味鲜爽丰厚,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活,三杯犹存余香。
绿茶炒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南县
桥墩月饼
桥墩月饼是苍南地方名特产品,旧称“肉饼”“中秋饼”,属潮式月饼。桥墩月饼配方独特,饼皮分油皮和酥皮。油皮讲究“薄、香”,酥皮注重“松、酥、脆”,入口即化。馅料有脊膘肉、桂圆肉、蜜枣、青葱、炒花生仁等十几种。融合了福建、广东、浙南三地食风,造型、色泽、口感都展现出地道的民间风味。
桥墩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山蒸糕
蒸糕,又名松糕,过年过节,浙南一带都讲究送蒸糕。蒸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蒸糕又称“步步高”,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相传八仙之一韩湘子为帮助穷苦小贩而将其所卖糕点变为蒸糕,送其母食之,有祛痰延寿之功效。
宜山蒸糕制作技艺被列入苍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肉燕
肉燕是苍南县的特色小吃,以矾山肉燕最为出名,形状圆头散尾似飞燕,故名“肉燕”。“肉包肉”为苍南肉燕的一大特色。肉燕皮是肉加淀粉敲打而成,再包进肉馅。肉燕美味与否,燕皮是关键。上好的燕皮,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
肉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十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一种美味,百年传承!
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
是代代相传的美食文化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为令人醉心不已。
生活看温州选自温州发布
◆编辑:颖颖
◆美编:陈春
◆责编:张昶
◆审核:胡倩
主办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爆料-
合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