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乙酸钠是乙酸钠和乙酸的分子化合物,简称SDA,又称双乙酸氢钠、二醋酸一钠,日本也称为固体醋酸。外观为白色晶体粉末,具有吸湿性及略有乙酸气味,可燃,易溶于水和乙醇,毒性很低。在生物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为水和CO2,不会残留在人体内,对人畜、生态环境没有破坏作用或副作用。由于它安全、无毒、无残留、无致癌、无致畸变,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公认为“O”毒性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为食品、谷物、饲料的防霉、防腐保鲜剂。
双乙酸钠用于粮食谷物、食品和饲料防霉具有高效抑霉效果,尤其对黄曲霉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通过渗透于微生物细胞壁,干扰细胞内各种酶体系的生长,可以高效抑制常见的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毒霉菌、绳状青霉菌、灰绿曲霉菌、白曲霉菌等十余种霉菌素和大肠杆菌、利斯特菌、革兰氏阴性菌等细菌滋长和蔓延,其抑霉效果优于防霉剂丙酸钙。国外大量用于粮食谷物、食品和饲料的防霉保鲜,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用于粮食、食品的防霉、防腐、保鲜、调味和改善营养价值,此外还广泛用于烘烤食品、调味品、酱菜、雪菜、榨菜、肉制品、果汁饮料等加工食品之中,是目前替代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脂、富马酸二甲酯等防腐剂的理想产品。
虽然双乙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无毒绿色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生产中也不能随意添加,我国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限定熟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3g/kg。GB/T-《食品中双乙酸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是使样品中的双乙酸钠酸化,转化为乙酸,通过检测乙酸来实现对双乙酸钠的定性定量。检测过程中,任何对乙酸含量有干扰的因素都会导致双乙酸钠的检测不准,这就带来了较多的“样品阳性”问题,下面一起来探究一下原因。
“阳性”原因初探
一.乳酸干扰
肉类中含有较多乳酸,在GB/T-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下,乙酸和乳酸的保留时间几乎相同,其光谱图也极相似,易造成干扰。(注:图1中,柱效良好,乳酸保留时间5.min,乙酸保留时间5.min,图2为各自的光谱图)
二.发酵产生干扰物
随着熟肉食品行业工艺优化,以前的自然发酵被现代化的人工接种所取代。筛选优良肉制品发酵微生物是接种发酵的基础,其中乳酸菌、微球菌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是接种发酵最常使用的菌种。而乳酸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乙酸,对双乙酸钠的定量检测造成干扰。
三.调味品带入酱卤肉、风干肉等熟肉一般加入较多的调味料。而GB对双乙酸钠在复合调味料中添加值限定为不得超过10g/kg,对熟肉制品的限定值为3g/kg,当加入较多复合调味料时,可能会带入较多的双乙酸钠而使熟肉制品超出限定值。
四.其他原因
其他一些原因,如由于熟肉样品基质复杂,营养丰富,若批量处理样品不及时,容易造成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酸、乳酸等有机酸。
为了防止误判,检测工作者在检出双乙酸钠阳性时,可通过复查、平行试验、加标实验、改变色谱条件等手段进行确认,如果配料里有复合调味料,要考虑到带入问题,如果配料中含有陈醋、食醋等含乙酸配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轻易下判定。小编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焦玉,薛党辰,蒋云升,汪志君,董杰,杨柳,于海.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06)
2.沈勇根,上官新晨,蒋艳,吴少福.双乙酸钠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05)
3.《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4.《GB/T-食品中双乙酸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账号转载,需注明引用出处: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白癫疯是怎么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