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7/5910012.html
?
今天是讲茶叶工艺的第一篇。
工艺篇属于白茶知识系列的一个分支,主要跟大家分享下市面上鲜有人分享的,与常见茶类相关的「技术细节」。
工艺经常被大众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三:
1.茶客理解起来有一定门槛,大多停留在品饮层面;
2.渠道商大多不关心懂工艺,只关心收益;
3.生产侧缺乏抽象系统性思维强的师傅,靠经验学做茶的居多。
因此为了方便后续想入行或想进阶的茶友们学习,「爱干活」的七月??会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整理成图文,尽可能以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进入更硬核的知识之前,我先带大家复习一下六大茶类与发酵程度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我们消化之后的内容。
什么是茶叶的发酵呢?
除了黑茶(依赖微生物的后发酵全发酵茶)以外,茶叶的发酵不是依靠外界微生物进行的,而是靠自身的酶催化进行的。
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很鲜嫩,但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茶叶与茶叶,或茶叶与容器之间的碰撞,这种碰撞容易让茶叶的细胞破损而生出一个「伤口」,继而导致有效物质与酶和氧气发生了接触,使得「伤口」颜色变红变深。
这个过程就是茶叶生产中常说的发酵。
所以,变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说明茶叶的发酵程度越高。那么,六大茶类分别属于哪种发酵程度呢?
用更直观的方式罗列出来的话,就是:
绿茶:不发酵茶(低于5%)
白茶:微发酵茶(5%-10%)
黄茶:微发酵茶(10%-20%)
乌龙茶:半发酵茶(15%-50%)
红茶:全发酵茶(70%-80%)
黑茶:通过借助外界微生物(黑曲霉菌)的后发酵茶(%)
我们之所以要先解释清楚发酵的概念,是因为发酵程度的精准控制,是通过「工艺」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从一个品种的茶树上摘下来的茶叶,理论上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工艺」来把它加工成六大茶类中的任意一种。
由于一直以来大众在认知茶叶的时候,通常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