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变穗病的发生症状原因及防治

医院订阅哦!

病原:交链孢霉菌、附球霉菌。

症状: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小穗轴并不坏死,并伴随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受害褐粒多数茶米、黑米率高,严重影响米质,严重时稻田远看一片黑。

发生原因:

1、病原菌以稻粒、秸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等越冬,特别是池埂上的杂草割倒放置腐烂后孢子发生密度更高,加剧发病。2、水稻抽穗后不久遇强风、降雨或成熟期低温、降雨多易发病,22~28℃条件下最易发病。

3、水稻施用氮肥过量对颖壳色泽有影响。

4、播栽期推迟后期易受低温寒露风影响。

5、灰飞虱在稻穗上取食数量大时其分泌物可使稻穗变褐。

以上都是水稻颖壳褐色斑点的主要诱因。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配方:稻瘟灵、春雷霉素、井冈霉素、拿敌稳,多抗霉素。

施药方法: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兑水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注意事项:喷药时避开高温时间和开花时间,早上8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喷药为宜。

技术指导

肖之昆:

技术指导

孙利波:

销售指导

项莲波:

销售指导

周英:

销售指导

王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qumeijun.com/qbjc/101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