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潘女士一声惊叫,在重庆的王先生突然就倒地上了,浑身直抽抽,嘴里还不停地吐白沫。任凭潘女士怎么喊,王先生就是一动不动,只有胸口微微起伏,能证明他这会儿还有气儿。
突然出的事故,把潘女士一下子给吓傻了,连手里拿着高脚杯都不记得了,直到高脚杯碰到地面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才慢慢让她回过神来,赶忙拿起手机医院。
“哎,是不?赶紧来救救我老公呀,他眼看就不行啦!”
晚上8点,医院,就立马被推进手术室抢救了,医院过道里,就潘女士一个人蹲在墙角,抱着头哇哇大哭,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
“全是我的错呀,是我把我老公给害死啦!要不是那杯葡萄酒,我老公根本就不会出事!”
这事儿得从一个月前讲起。潘女士和王先生这对小夫妻日子过得挺美满,关键是他俩都特别喜欢“葡萄酒”,老是买各种各样的葡萄酒回家尝尝。
不过呢,口感好的葡萄酒,往往价格都很贵。刚结婚的小两口,手里没多少能随便花的钱,就算喜欢葡萄酒,也只能对着网上的图片解解馋。
有一回,潘女士回家探亲,纯属偶然。她意外瞧见母亲最近老是喝邻居送来的“自酿葡萄酒”。出于好奇,潘女士给自己也倒了一小杯尝尝。
真没想到这瓶看着平平常常的自制葡萄酒,喝起来居然这么棒!酒液一进嘴,喉咙有点微微发热,口感很圆润,醇厚得很,一点都不单薄,舌尖全是葡萄酒那迷人的香气。
这一下子让潘女士发现了新大陆,如果能自己酿葡萄酒,那不就能节省一笔开销嘛!放下酒杯,潘女士立刻跑到邻居家讨要“自制葡萄酒”的办法。
回到家里,潘女士立马动手做起葡萄酒来。瞧着满满一玻璃罐等着发酵的葡萄酒,想到很快就能尝尝了,潘女士心里那叫一个幸福。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开葡萄酒的时候。这一天,潘女士专门做了满满一桌子好菜,等着老公下班回来。
玻璃罐盖子一打开,那葡萄的香气立马就飘出来了,潘女士拿了个杯子,先给王先生倒了一杯,可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只见王先生把杯子举到嘴边,一口酒下肚,没一会儿,脸色就大变,潘女士还没来得及问呢,王先生就倒地上了。
还好王先生摄入的量少,就喝了一口,并且就医够快。医生判定王先生昏迷是甲醇中毒引起的,经过治疗,后面没啥事儿了。
不过这事儿过后,王先生讲“往后可再也不敢喝老婆递过来的葡萄酒啦。”
实际上,自酿葡萄酒中毒这种事常见得很,每年因它中毒甚至死亡的例子有好多。
年7月,在河南周口,有一帮当了妈妈的姐妹组了个团,约着一块儿带着孩子去旁边的公园野餐,每个人都拿点食物过去一块儿吃,刘丽呢,就带着自家新酿制好的葡萄酒,去参加聚会了。
由于这东西口感是酸里带甜,还给每个孩子倒了一小杯让他们尝尝,谁能想到,在野餐的时候,6个妈妈先后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身体不舒服,几个孩子也犯恶心开始呕吐,厉害的都浑身抽搐起来了。
幸运得很,周边的群众察觉不对劲后,马上打了,这才没让情况变得更糟。
年12月,四川有个高中学生,寒假回家的时候,忍不住偷喝了自家酿的葡萄酒,当天晚上就肚子疼,不停地呕吐还拉肚子,可家里老人觉得只要“泻掉”就没事,没当回事。
结果第二天,母亲去叫他起床,竟发现孩子昏迷了,医院一抢救、化验,才晓得孩子已经有中度肝损伤了。要是再晚一会儿,肝损伤就得恶化成肝衰竭,那时候可就彻底没招儿了,哭也没用。
家长一听到这消息,整个人都懵了,孩子的奶奶边扇自己嘴巴边哭着喊:“都怨我,我真该死!要不是我弄这酒,孩子咋能出事。”
你觉得“自酿酒”的坏处就只有这些吗?
年,武汉有个男的在家里自己酿葡萄酒,谁能想到,葡萄酒还没到能喝的时候,居然直接就爆炸了。
果肉跟液体一块儿直接被压得喷到了三米多高的天花板上,连玻璃罐都炸成好几块,朝全屋飞射,有部分玻璃直接从这男子的脸、胳膊还有大腿上划过,玻璃一划过,立马皮开肉绽,那伤口吓人得很,最深的伤口能有三四厘米深呢。
年,湖北有个叫蔡女士的,就因为在家自己酿葡萄酒出了意外。放在客厅的酒瓶子,瓶盖居然直接飞出去了,冲着蔡女士就去了,她没躲开,眼球被打中了,医院一治,医生说她的眼珠都打破了。
医院够及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手术,蔡女士的伤口总算重新缝合好了。虽说视力肯定会受些影响,不过当下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像这样的例子挺多的,年江苏有个小伙被炸伤,右臂缝了27针;年,陕西的一女子因为玻璃瓶爆炸,三根重要血管都被炸断了;年6月,盐城的大妈酿酒时爆炸,把自家天花板炸坏了,整个窗户玻璃也碎了,整个厨房那叫一个惨。
这是由于要是在封闭环境里酿酒,葡萄中的糖分充分发酵后,会生成好多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罐子承受不住了,就会爆开。
专家说啦,自个儿酿酒的时候,最好用木桶或者不锈钢的器皿,千万记住别装太满,得留出三分之一的空当来装气体,还有啊,瓶盖别拧太紧也别太松。平常日子里,尽量别让它碰撞或者摇晃,不然会爆炸的。
为啥以前的自酿酒喝着没啥问题呢?这就得说一说自酿酒的来头啦。
人类酿酒的历史大概能追溯到公元前年的新石器时代,不过那时人类只是呆板地重复大自然的“自酿流程”,自己并不会主动去酿。
到了公元前年,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的文物上能看到,上面雕刻着啤酒的制作办法,原来那时候的人就已经晓得用大麦、小麦、蜂蜜之类的材料来酿酒了,并且差不多有16种啤酒呢。
在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里,陶器当中有很多尊、斝、盉、高脚杯、小壶之类的酒器,这充分表明当时自酿酒已经很盛行啦!
“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能制成酒六斛六斗”,这在中国酿酒历史上属于最早有关酿酒原料和成品比数的记载。而通过“曲”来酿酒,是中国古代酿酒技术的一个重要创造!中国作为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这项发明在“自酿酒”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极为浓重的色彩。
酒曲当中有能让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还有促使整个酒化过程的关键“酵母菌”。通过酒曲来酿酒,能够直接把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这两个步骤一块进行,这在酿酒技术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跟传统的酿酒办法比起来,在日本存在一种特别的制酒方式:“口嚼酒”。
口嚼酒,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物放在嘴里反复嚼,然后用嚼过的东西来酿酒的一种办法。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很吃惊,不过这种方式确实是有的。
年在日本上映的人气动漫《你的名字》里,有这么个场景,女主角拿手拿起一块糯米,轻轻放进嘴里嚼着,反复把食物嚼烂,然后用袖子挡着吐到木质容器当中。
据相关记载,这乃是日本最初制作米酒的办法。
口嚼酒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通常得是社会地位特别高,没生过大病、也没生过孩子的“处女巫女”在大型祭祀活动中去制作。制作口嚼酒之前,巫女必须得先洗澡换衣服,再用生米、盐把口腔弄干净,然后才能开始正式制作。
把巫女嚼过的米饭加少量水,用石碾子弄成粘稠状,接着倒进陶器里等着发酵。
据说这种由“处女”酿造的酒,没杂味,喝了能有跟神灵沟通的神奇效果,入口酸甜,质地浓稠还发白。
现代生物学家研究分析说,“口嚼酒”是靠人咀嚼时分泌出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变成糖分,然后发酵出带有甜酸味的“酒”。
还有一种做法是先把原料煮熟,等它们自然变酸,接着用嘴嚼碎来酿酒。这种酿酒方式在台湾的“高沙族”里,也一直被使用着。
反正吧,因为自酿酒的做法不算难,大体就是水加上些制作的材料,经历发酵、蒸馏、勾调、酿造这几个步骤,所以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能弄,自酿酒也就这么在民间传下来了,而且像葡萄酒这类果酒的制作方法还更简便。
价格实惠!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再加上喝着方便,口感还很细腻,要是自己酿,用的全是实在的材料,喝着放心。
如今网络信息能共享,自酿酒的办法不再是秘密啦。在网上能瞧见各式各样自酿酒的法子,还有成功的例子,可这些消息就像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把自酿酒潜藏的危险给遮住了!
酿酒这事儿实际上就是个化学反应的事儿,这过程里要是不小心,就特别容易造出对人身体有害的玩意儿。
自己酿酒的时候,会有不少有害物质冒出来,特别要留神的是甲醇和杂醇油。这俩玩意儿不但能损害神经,使人头晕、头疼,还是喝多了能要人命的罪魁祸首。
像葡萄这类水果,里边有好多果胶,这果胶一分解、氧化,就会产出甲醇。
在大规模的酿酒厂里,通常都会添加特别的“果胶酶”去分解果胶,从而限制甲醇的生成,并且还会借助过滤、改良菌种以及改进工艺等手段,来降低有害物的含量。
就连最基础的水,都和自家弄的水不一样,大厂的酒通常用工业反渗透弄出的纯净水,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检验标准,不但得经过严格检验与勾兑,做出来的酒还得经过好长时间的放置与陈化,每一步在酿酒里都缺不了。
再看看自酿酒,追求的就是那所谓的“纯天然”,每一道流程都被极度简化,这就使得出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网上的教程瞅着挺简单,可真操作起来那可难着呢。要是仅仅把材料混到一块儿,那酿酒厂还有啥存在的必要啊?
潘女士给丈夫喝的酒里面“甲醇”含量超高,这才让王先生中毒了。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的实验结果,他们收集了6种自制葡萄酒来测甲醇含量,结果发现甲醇含量最高的那种,竟然超过国家标准1.5倍,合格率才百分之30。
但这可不是说自酿葡萄酒就绝对不能喝,生活里多数的中毒情况,都是因为大家酿酒的工序出了岔子。要是您是有多年酿酒经验的行家,给葡萄酒做好灭菌和除醇的处理,那自制葡萄酒照样能当成美酒好好享用。
要是怕自己弄不好程序,还能选择用果汁加上食用酒精来勾兑哟~
总之咱们得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生命安全,虽说自酿酒好喝成分也清楚,可比起满足嘴巴的欲望,身体健康那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