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酶你不可

随着农业农村部号公告的推出,“饲料禁抗”真正的走到了每个畜牧行业工作者的心中,生活中,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饲料禁抗”是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畜牧业进入一个安全、优质、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饲料禁抗”势必会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如何将这一影响降至最低?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动物饲料益生菌无疑是重要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益生菌”一词最早由Lily和Stillwell于年提出的,用来描述一种纤毛虫产生的促进其他纤毛虫生长的未知物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有了更广泛的定义,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表对益生菌的定义:应用适当剂量可有益于宿主动物健康的活微生物。

益生菌分类(1)细菌类益生菌和非细菌类益生菌:包括一部分酵母类真菌和大部分细菌。常用的细菌类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非细菌类益生菌包括假丝酵母、米曲霉、酿酒酵母和布拉氏酵母等。(2)产芽孢益生菌和不产芽孢益生菌:以不产芽孢细菌为主,但如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产芽孢菌应用越来越多。(3)多菌种和单菌种益生菌:益生菌产品可由单株、多株或多菌种组成。(4)外源性益生菌和内源性益生菌:外源性益生菌指不属于动物肠道正常存在的微生物如酵母,内源性益生菌指正常栖息于动物肠道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微生物

动物饲料中常用的益生菌微生物有很多种。包括曲霉菌属(米曲菌、黑曲菌)、芽孢杆菌属(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短芽孢杆菌属(侧孢短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乳酸双歧杆菌等)、假丝酵母属、梭菌属(丁酸梭菌)、埃希氏杆菌属(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屎肠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属(嗜热乳酸杆菌、短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等)、乳酸球菌属(乳酸球菌)、巨型球菌属(埃氏巨型球菌)、片球菌数(乳酸片球菌、婴儿片球菌)、普雷沃式菌属、丙酸杆菌属、酵母属(布拉酵母、酿酒酵母、啤酒酵母)、链球菌属(粪链球菌、屎链球菌、没食子酸链球菌等)

益生菌的作用模式

(1)调控胃肠道微生态,促进胃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种群是维持肠道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益生菌可通过调整有益菌和有害菌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维持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提升动物消化效率和免疫力。益生菌通常可以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菌群(特别是大肠杆菌),因此实际生产中常添加梭菌、乳酸杆菌、产芽孢菌,且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常混合添加。(2)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益生菌可增加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自身产酶或诱导产酶微生物生长进而增强胃肠道内酶活性起作用,同时益生菌可显著增加禽肠绒毛长度、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增加营养物质吸收表面积。(3)生成抗菌物质某些益生菌可产生抗菌物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如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可产生多种热稳定性细菌素,其具有抗菌活性,抑制葡萄球菌、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等动物病原菌。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能使细菌表面形成孔洞,抑制细胞壁合成,同时乳酸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抑制致病菌生长。(4)改变致病菌的基因表达细菌可通过某一信号因子(自动诱导物)实现细胞间的交流,从而调节细胞行为,益生菌可影响致病菌的这种群体效应,进而影响其致病性。如嗜酸性乳酸杆菌的发酵产物可抑制人出血性大肠杆菌分泌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毒力基因LEE的表达。(5)调节免疫胃肠道免疫系统可保护宿主免受多种抗原的攻击,而益生菌可影响胃肠道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A、通过恢复胃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胃肠道免疫力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在肠腔和体内环境形成一道选择性通透屏障,它是抵抗胃肠道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其包括联合防御功能、解剖学复杂结构、免疫分泌物和上皮紧密连接复合体。益生菌可提高肠道上皮免疫,避免胃肠道发生慢性炎症;降低肠道上皮通透性,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一般来说益生菌使用时机非常重要,在感染或病原体出现前使用最有效。B、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宿主免疫应答有时需激活(感染或免疫缺陷),有时需被抑制(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益生菌可以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抵抗有害菌定植

细菌在肠道内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定植,逐渐成为常驻菌群,在黏膜的特定部位粘附是定植的第一步,益生菌可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植扩增,最终形成优势菌群,竞争性定植位点阻止病原菌粘附,防止条件致病菌易位,进而防止致病菌扩散引发感染。故而益生菌想要快速发挥作用,其定植与增殖时间最好快于有害菌。

小结:益生菌作为抗生素促生长剂的重要替代物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qumeijun.com/qbzd/9655.html


当前时间: